全国人大代表薛景霞:河南正从企业盐碱地发展为肥沃黑土地

更新时间:2021-03-08    点击次数:2585次

双循环”无疑是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最热的关键词。参与双循环、建设新河南,2021年,在国家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河南企业如何才能在新一轮竞合中适应新的发展格局?如何才能为河南的高质量发展增砖添瓦?康利达集团董事长薛景霞在京接受猛犸新闻·东方今报记者采访。


履职19年,有多条议案进入立法程序,甚至上升为国家战略




"履职越久,越感责任重大”作为全国人大代表,今年是薛景霞参会的第19个年头,全国两会的流程越来越熟悉,可她却没有觉得轻松,反而越来越能感觉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。

在她看来,被人民选为代表,就必须代表人民发声,必须把最基层老百姓的声音传递上去。作为河南的代表,她要为河南的改革发展鼓与呼;作为基层民营企业的代表,她要代表非公经济发声。

每年的全国两会都要准备六七条议案,算下来薛景霞提出的议案已有一百多条,反映最多的还是教育、营商环境、履行社会责任,以及支持河南和郑州发展等跟百姓息息相关的事情。

“我的很多议案建议都被有关部门采纳了,有的甚至进入了立法程序,还有上升为国家战略的”。说起19年来自己所提议案的进展情况,薛景霞感到十分自豪。

她举例说,她提出的设立中华慈善日的建议,已于2016年3月16日成为现实,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》,将每年9月5日定为“中华慈善日”。她提出支持河南建设中国(河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议,也于2016年8月31日落地,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(河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。

“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3月8日,总书记来到了河南团。我跟总书记握手的时候,他勉励我们要贯彻好民营企业座谈会的精神,至今记忆犹新。”作为全国人大代表,19年来,薛景霞提出的议案多的她自己已记不清具体数目,但是她始终记得要做好人民与政府之间的桥梁,记得总书记的勉励,记得自己肩上为人民和河南发声的责任。


营商环境排名大幅跃升,河南正在从企业的盐碱地发展成为肥沃的黑土地




作为全国人大代表,19年来,薛景霞提了数不清的议案,但是最多的还是跟营商环境以及河南的高质量发展相关。河南的营商环境怎么样?该如何持续优化,更上一个台阶?

在薛景霞看来,近年来,河南的营商环境排名大幅跃升。她举例说,春节后全省的第一个大会就是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,并且请企业家坐前排,省领导全部参加,在各地市设立分会场,规格之高、范围之广前所未有,河南正在从企业的盐碱地发展成为肥沃的黑土地。

营商环境,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。如何持续优化河南的营商环境,薛景霞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。

薛景霞认为,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。概括来说,就是要着重增强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、服务观念;要对企业检查指导要规范化、制度化;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;以及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等多方面进行优化。


“双循环”背景下,河南企业如何才能在新一轮竞合中发展壮大?




刚刚过去的2020年,不少企业遭遇了极不寻常的困难挑战,也经历了极不平凡的艰辛历程,“双循环”成了最重要的关键词。那么,在新的发展格局下,河南企业如何才能发展壮大,助力河南更加出彩?

薛景霞提出,从企业的角度而言,首先要加深对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的认识,找到新发展机遇,提升信心,其次要保证产品高质量的供给,以更好适应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。

除此之外,企业也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,更好地参与到数字化、智能化时代的社会分工中;要积极走出去,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,拥抱全球化。最后,就是要积极谋划长远,打造好的产品、树立品牌和信誉,才能建设百年企业。

而从企业家的角度而言,薛景霞则引用了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提出的“企业家精神”。

“增强爱国情怀、勇于创新、诚信守法、承担社会责任、拓展国际视野,是对新时代“企业家精神”的精准概括”薛景霞称,融入双循环、建设新河南,河南企业家最应该发扬的是勇于创新的精神。

薛景霞认为,河南的企业家首先应该增强创新意识,要敢闯敢试、敢为天下先、敢于承担风险,引领企业不断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迈进;要提高创新能力,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,有效调动员工创造力和创新的积极性;要提高创新素养,找准企业的发展战略方向,提高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,生产一流产品、占领更广市场,为引领中部发展、支撑中部崛起、促进黄河战略实施作出更大的贡献。

"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,站在新的起点,有阳光也有风雨,有通途也有险阻。”今年是牛年,在薛景霞看来,“牛”象征着拼搏实干,只要一往无前、敢闯敢拼,河南企业终将“牛”起来,也终将耕耘出一片绚烂的未来。

文字/钱国彬 照片/康宣编辑/李建珂  审核/李继东